有機硅柔軟劑起源于20 世紀50 年代,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一是第一代有機硅柔軟劑。
1940 年,人們開始嘗試用二甲基二氯硅烷浸漬織物,獲得了某種防水效果。1945 年,美國通用電氣( GE) 公司的Elliott 等用甲基硅醇鈉在堿性水溶液中浸泡纖維,經加熱使纖維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50 年代初,美國道康寧( Dow-Corning) 公司發現用含Si—H 結構聚硅氧烷處理織物具有很好的防水效果和良好的透氣性,但手感差且有機硅膜硬而脆、易脫落,后將其與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 并用,不僅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而且手感柔軟。此后,盡管世界各國有機硅產品發展迅速,產品種類很多,但基本上都屬于二甲基硅油的機械混合物,統稱為硅油型產品,也即為第一代有機硅織物柔軟劑。第一代有機硅柔軟劑采用機械乳化法直接將硅油乳化,但由于硅油自身不含活性基團,與織物結合不夠牢固,不耐水洗,單獨使用效果不理想。二是第二代有機硅柔軟劑。為了克服第一代有機硅柔軟劑的缺點,研究者發現了用羥基封頭的第二代有機硅乳液。該柔軟劑主要為羥基硅油乳液和含氫硅油乳液,在金屬催化劑存在下能在織物表面形成網狀交聯結構,使織物具有很好的柔軟性、耐水洗性及穩定性。但由于存在功能單一、在使用中易破乳漂油等問題,還沒廣泛應用就被第三代有機硅柔軟劑取代。三是第三代有機硅柔軟劑。第三代有機硅柔軟劑是近幾年出現且發展速度最快的一類柔軟劑,這類產品是通過在聚硅氧烷的主鏈或側鏈上引入其它鏈段或活性基團,如聚醚基、環氧基、醇羥基、氨基、羧基、酯基、巰基等基團,能較大提高織物的柔軟性和各方面的綜合性能,并依靠不同的基團賦予織物不同的風格。但第三代有機硅柔軟劑一般都要和單官能團聚硅氧烷進行復配才能達到所需的處理效果,復配比例不好把握,對生產應用有很大影響。四是第四代有機硅柔軟劑。第四代有機硅柔軟劑是根據織物所需的整理效果,對第三代有機硅柔軟劑進行了進一步改性,引進更多活性基團,無需復配就能夠滿足織物各方面處理需要。具有多種活性基團的改性有機硅柔軟劑所處理的織物,在柔軟性、耐水洗性、彈性和親水性等各方面都有較大程度的提升,滿足了用戶對織物的各種需求,已成為目前有機硅柔軟劑發展的主流方向。
聚硅氧烷在歷史上曾被稱為“硅酮”(Silicone),目前硅酮也會出現在某些場合,如商品目錄中。在中國,習慣將硅烷單體和聚硅氧烷統稱為有機硅化合物,并稱聚硅氧烷液體為硅油,聚硅氧烷橡膠為硅橡膠,聚硅氧烷樹脂為硅樹脂。
聚硅氧烷主鏈結構為Si-O-Si結構,本質上與石英一樣,區別在于其側基上連接有機基團。
聚硅氧烷的作用
新型化妝品配方中不含硅氧烷化合物的寥寥無幾,而硅氧烷化合物在個人護理產品中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的增長。此外,即使是擁有最先進技術的配方師,仍然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硅氧烷。
硅氧烷聚合物由不同種類的化合物組成,包括傳統的硅油、水溶性聚合物、油溶性聚合物、氟溶性聚合物以及具有多種溶解度的聚合物。它們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存在,從低粘性流體到具有彈性的彈性體以及合成樹脂。的確難以作出選擇。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有助于為特定的應用選擇配方師友好的硅氧烷的目標,就可能會有太多的選擇。
資訊來源于 有機硅供應商 揚州晨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為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