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劑是一種能降低液液、固液、氣液界面張力的物質,其具有增溶、乳化和潤濕等作用,能溶解那些難溶石油烴類化合物及其他有機化合物,從而提高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解吸效率。表面活性分子都是兩親分子,即由親水基和親油基兩部分構成親水基使得表面活性分子有溶于水的傾向,親油基則使得表面活性劑分子有溶于油相汽油、煤油、動植物油、各種脂肪經、芳徑化合物及一些不與水相溶的液態有機物等的傾向。??
一般來說,疏水的石油徑類物質會緊緊吸附在土壤顆粒表面,甚至會占據一部分土壤孔隙,微生物很難與之接觸而發生有效的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人部分存在于土壤的水相中,因此,使石油污染物從土壤顆粒上解吸而轉入土壤水相中以增大污染物與微生物接觸面積是提高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和終處理效果的重要途徑。
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是指土壤或地下水環境中的污染物能夠被微生物利用或降解部分的數量大小。?
影響因素:污染物的疏水性、土壤顆粒的吸附以及屏蔽排斥作用。
1.污染物的疏水性。
低水溶性的物質形成獨立的非水相,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而且這種非水相容易產生生物毒害。?
2.土壤顆粒的吸附。
疏水性的污染物還容易被土壤顆粒吸附,但是,被吸附的污染物通常難以被微生物利用,因此當解吸所需的時間超過降解所需的時間時,解吸速率便成為整個反應的限速步驟。?
3.屏蔽排斥作用。
土壤被污染的時間越長越難以被修復,這足因為隨著污染時間的延長,污染物逐漸容散到一些極小的土壤微孔中,這些微孔的內空隙比一般土壤微生物的體枳長度要小,阻擋了微生物的進入,因而降低了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
其他因素還包括還包括污染物的分布特性、初始濃度、土壤顆粒分布狀況以及有機質含量等。